登录

登录舆情系统,专属舆情简报

舆情监测疫情简报危机公关声誉管理 登录 注册

您的专属舆情云客服

品牌声誉管理专家

  • 全部
  • 研究
  • 动态
  • 出版
  • 案例

平台动态

服务案例

2014年中国商业照明设计市场状况及要点分析

2015-08-25 14:58 来源:管理员

近期出台的《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成为了行业热门话题。就让我们随着《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解读一下中国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的设计市场状况与照明

SmartBright璀璨LED照明解决方案,提升照明空间的整体视觉感受

   近期出台的《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成为了行业热门话题。就让我们随着《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解读一下中国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的设计市场状况与照明设计要点。

  中国购物中心市场状况分析——城市供应过剩

  Ⅰ.中国购物中心发展现状

  据了解,在中国商业地产的黄金10年,从北京、上海开始,购物中心及商业综合体项目以惊人的速度占领着中国各大城市,它们将空间更为宽敞透亮、动线更流畅的购物体验带给消费者,让人们对于逛街的理解从单纯的购物消费,变成一种综合体验和生活方式,比如上海港汇广场、上海正大广场、华润万象城、中粮大悦城、上海iAPM、北京颐堤港、北京蓝色港湾,万达广场等。而凯里森、RTKL、贝诺和捷得这4家外资建筑所几乎包揽了所有高端购物中心的主创设计。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在中国地产开发商的眼中,能够请到明星建筑或者室内设计公司操刀项目设计,不仅是项目成功的保障,也是对外“卖脸”炫耀的资本。

 

  图表一

  那么,近年来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下面让我们通过数据来解读一番。如图表一所示,2010-2013年中国购物中心的建设数量和建筑面积都呈现出递增态势;如图表二所示,在2014第二季度发布的“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城市”调研数据中,中国城市占了13个席位,当中上海、成都、深圳、天津、武汉名列前茅。而纵观这些城市,二线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各大地产开发商的重视,如万达集团在武汉就开发了四座万达广场,并拥有1个武汉威斯汀酒店、两个在建星级酒店和一个在建中央文化旅游区的规划布局。

  图表二

  Ⅱ.城市消化功能多元化,供大于求

  从2004年的不到300家到现今的逾3400多家,十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购物中心的蓬勃发展。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从原来没有超高层、商业综合体等建筑概念,到现今的《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出台,说明中国购物中心的设计正趋于成熟化,也预示着早期大多数人无法理解购物中心这种商业空间的现象已宣告终结。

 

  上海卖场-香奈尔

  根据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5年,国内各类成规模的Shopping Mall将达到4500家,如果平均分配到中国661个地级市,每个城市有7家以上。从行业2/8分布效应方面分析,即80%的购物中心将集中在20%的大中型城市,那么前100个大中城市中,每个城市的购物中心保有量将达到36个。若按每个购物中心体量为10万平方米测算,按人均商业面积2平方米计算,每个城市仅城市级购物中心的消化量就需要180万人。而如果将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城市级商业所承载的消费力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0%计算,这前100个大中型城市平均要有900万人,才能支撑、消化如此多的购物中心。

  另外,考虑到网络购物对商业实体店的市场冲击,在服装零售领域将有20%的市场被网络分食,如此算来,大中城市需要1000万以上的人口才能支撑未来的购物中心保有量。

  综上所述,对于大中城市来说,大型购物中心显然是供大于求的。

  上海日月光购物中心-城市超市

  Ⅲ:同质市场需求中,灯光设计优势在凸显

  据了解,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恒隆、新鸿基、嘉里等几家港资或外资开发商在中国内地建造了第一批购物中心模式的商场,也将外资建筑事务所同期带入中国,而改变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那一套图纸,现已被中国开发商和本土设计机构快速学习和吸收。纵观如今的商业设计领域,本地设计院已逐渐占据更多的市场。

  通过对上海地区各大商业购物中心的实地走访,让笔者不禁感慨:当前同质化的Shopping Mall设计,在警示我们,中国市场应该有自己的性格,做出自己的市场需求。而从《2014商业综合体各业态设计规范标准》来看,餐饮业、专业卖场、零售卖场、酒店业、电影院等在“商圈选择、气氛、安全、功能”几方面有了更为明细的标准要求。

  如商品消费空间分设有开放性的消费空间和独立封闭的专卖空间;非商品消费空间则有入口、大厅、走廊、通道、扶手电梯、直通电梯、休息区、体验区;附属配套设施空间有办公室、配电室、财务中心、物流通道、员工通道、设备间、仓库等。其中商业综合体的照明由于空间属性的多样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光环境特点,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空间与光的关系,注重光在空间中的层次变化与过渡,照明手法则要做到多样化、差异化与主体化共存。

 

  这当中的并存,需要综合考虑商品风格类型、室内装修风格和消费人群心理及生理特征,倾向于体验式消费设计,因此灯光设计对气氛的营造也成了关键。照度适宜,空间亮度、眩光控制、结合室内各种载体凸显层次与意境的照明设计,在体现美的价值和商业价值上会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首页 关于我们产品服务成功案例研究著作新闻资讯联系方式

京津冀:石家庄·新华京津冀新媒体产业基地

电话:0311-88635738

服务投诉:0311-88635738

邮箱:service@yqc.org.cn

邮编:050000

Copyright © 2015-2025 HBTA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4096980号  河北省商标品牌协会数字经济分会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